广州市嘉华汇城西地块(一期)项目之机电分包工程

工程概况:

         广州市嘉华汇城西地块工程用地位置所属在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范围,位于新华街东镜村新广花路西侧、广州邮件处理中心旁边。

        本工程是集大型地下室、高层住宅楼和商业裙楼于一体的综合性小区住宅楼,总用地面积为851679平方米,地下二层(建筑面积89525平方米);地上12栋高层塔楼(总建筑面积为205722平方米)。     其中地下一层和二层为停车场,2~5#、13#塔楼32层;12#塔楼30层;14#15#塔楼25层;16#17#塔楼27层;18#19#塔楼31层。 


工程重难点:

①系统多,包括空调、通风、消防、给水、排水( 污、废、雨) 、强电、弱电、智能化等;

②设备机房多;

③主管管径大,分支管线密集等。


BIM应用目标:

          本项目使用的BIM技术进行管线的综合排布是基于Revit软件中与真实产品数据相同的庞大族库,以真实数据为核心模拟现场,直观、精确、全面地审视各种问题,将问题可视化,为解决问题提供可行性依据。     

          空间可视化、问题简单化、数据真实化、以模型实用指导施工是我们运用BIM技术的初衷,希望能够通过BIM技术进行深化设计,节省材料,为施工管理提供全面而精确的数据支撑。 


BIM团队架构:

姓    名

性别

项目岗位

BIM团队职务

负责内容

黄雄昌

项目经理

BIM总负责人

负责总体组织和协调

陈伟彬

技术负责人

BIM技术负责人

负责项目技术及施工问题,解决BIM专业问题

葛飞虎

生产经理

BIM主管

协助BIM总负责人工作,组织协调及进度管理

严嘉帆

施工员

bim专员

BIM建模深化及质量管理,跟进现场实际施工



软硬件配置:


应用点及效果:

1)减少纠纷         

       传统上,建筑师和业主讨论建筑设计方案,都是在设计图上讨论,可能会造成沟通了解上面的盲点,至于BIM所产生的三维信息模型,将所有的设计条件参数化,可以从不同的参数内容形成另一个替代方案,建筑师与业主可以进行充分的讨论,选出最适合的设计方案,将双方的立场由对立转为协同,沟通变得更为清楚透明化,减少设计方案在中期修改或再度翻案的机会。

 2)工作区域的跨越

          以往的工作内容总是划分的很清楚,建筑师和土木工程师之间的工作内容划分清楚,总是一个阶段后再进行讨论,无法进行随时随地的变更讨论,且互相衔接的接口不容易分清楚,导致可能建筑师的图和结构工程师的图都是对的,但放在一起之后,便合不起来了,要花相当多的时间进行修改。但如果利用BIM的概念,建筑师和土木工程师便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交流,用相同的模型,用共通的语言,进行双向式的探讨,这样的工作就像个团队,可以达到良好的沟通,专业间的界面重叠处衔接清楚,减少设计内容相互抵触的现象。 

3)建筑信息整合一致

           以往数据含量大,各种平面图、立面图、结构图等,都处于不同档案,要修改总是分别将档案修改,而且修改过后可能还是会有些微误差,要经过多次校正检核,才可以确保图纸的正确性,但若利用建筑信息模型,所有信息都处于同一个模型当中,如有变更设计,所有的信息都会跟着更动而自动更动,陆续的各种平面图、立面图、结构图也都会一起变动,这样就不用一一的去校正,省去了大量的沟通校正时间,当然也减少错误及遗漏的可能性。

 4)讯息实时更新

          有了这接口对于信息的更新更为便利,监理单位可以直接利用ipad或手机,来比对工程是否有按图施工,如果有彼此不兼容的地方,便马上做记号标记,整个讯息便会传到BIM的整合接口中,结构工程师再进行检核是否影响建筑的安全性,考虑是否要更改设计,缩减了沟通的时间,传统上,查核出错,便要带着施工图去找结构工程师询问,并且在图纸上做记号,还要讨论是否要修改设计,若必要的话可能还要找上建筑师,过程相当琐碎,可见其平台重要性。

 5)化解交代不清楚的死角

          以往利用二维图形去描述设计图,有些视觉死角会比较难沟通甚至造成误会,导致施工后工地现场和图纸不一,如果建筑设计过程上应用了BIM三维建筑信息模型,三维的空间可以清楚的交代设计图,减少沟通上面的误解,并且在设计时间上轻易地察觉到冲突断面,如管线冲突、钢筋冲突等,加以改善,不至于到了施工后才发现问题,可以厘清责任。 


成果总结 :

        在管线优化过程中,我发现我们所认定的、网络上所流传的管线综合原则是不够全面、是不完全适用的;有很多局部的小细节是这些原则所不涉及的,也是难以被界定的;在没有甲方的要求的情况下,通常只能以合理、美观、省材为主旨进行这些局部细节的优化。

           实际上,由于国内建筑行业并没有对深化设计、管线综合这一板块有明确的规定和制度,管线的避让原则也是五花八门,虽然都能解决管线碰撞、净距净高不足等问题,但是所达到的效果却是难以维持在同意水平线上。尤其是,如今的BIM深化设计功能开发这一块多是私营民营企业在运用,很多甲方有对于BIM技术没有足够的认知,也就造成了如今BIM深化设计工作一家公司一个标准的现象。另外,在实际项目中,即便没有对应的专业的管线综合原则,局部细节都是会在有充足施工经验的工人们合理解决的。

          但是,我相信随着BIM技术的不断推行和发展,这些尚未得到公认的、未得到严格制定的规则和原则,都会得到完善和普及。毕竟,事物的不断发展也就是对自身的不断完善。

          BIM的深化设计,是BIM工程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功能,也是三维模型与传统二维平面图纸对比的优势的集中体现,如今的各家BIM咨询公司以及国企都相当的重视BIM的这一功能。  

          BIM作为一项新的技术、一个新的平台,每个人对它的理解终究会是不一样的,或是片面或是错误的。从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到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最后再到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ment ,这个毕业设计的过程,也是我对于BIM理解的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

         BIM没有想象中那么的神秘和难以接触:它存在于我们建筑行业的方方面面,如广联达系列的计价算量软件,又如安全文明施工、管线综合所用到的Revit及Naviswork等软件,还如施工进度模拟所用到的BIM5D等等;但是,BIM也没有想象中的局限和简单:它始于模型,却又不局限于模型本身,而是在于模型的运用。

          所以说,BIM所应用的范围是项目的全生命周期。 


模型:

项目视频1 :

项目视频2 :

投TA一票